界面工程和鈍化是實現光伏器件高效率的關鍵因素。雖然用于無空穴傳輸材料(HTM)鈣鈦礦太陽能電池(PSC)的印刷碳-石墨背電極由于加工成本低和非凡的穩(wěn)定性而吸引著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快速商業(yè)化,但迄今為止,該器件架構在背電極界面遭受嚴重的性能損失。鑒于此,2022年4月16日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(tǒng)研究所Lukas Wagner團隊&瑞士洛桑聯(lián)邦理工學院Hobeom Kim團隊于AEM刊發(fā)的研究成果。引入了二維鈣鈦礦鈍化層作為該界面處的電子阻擋層 (EBL),以顯著降低界面復合損失。二維鈣鈦礦電子阻擋層的形成通過X射線衍射、光電子能譜和先進的光譜分辨光致發(fā)光顯微成像技術得到證實。通過電化學阻抗譜和JSC-VOC測量來量化降低的損耗,從而提高填充因子和開路電壓。這使得使用二維鈣鈦礦作為電子阻擋層 的無HTM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到18.5%,為報告最高值之一,并顯著提高了器件穩(wěn)定性。
主辦單位:遼寧優(yōu)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遼ICP備2023003043號